人物

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人生 | 翟胜宝:始于情致,终于信仰

发布日期:2019-07-22     编辑:ltl      点击:

翟胜宝,现任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皖江学者,安徽省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拔尖人才。兼任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四期班。

他一路走来的学术人生路,不仅有初出茅庐的慌张与迷茫,也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与付出,更有着对会计学术研究“一半清醒一半醉”的责任与担当。

领军之路虽已接近终点,但终点也是起点。正如他所信仰的那样:“继续坚守内心的宁静,安心寻求学者的境界。”

执念从教,迷茫并期待

1999年,本科毕业的我,虽面临诸多选择,但毅然选择留校(安徽财贸学院,现为安徽财经大学)从教。记得当时学校月工资700多,待遇比选择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差了许多。但我偏偏就喜欢校园的安宁,安宁源于对老师职业的尊敬,尊敬师者的这份责任与担当,即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好学术研究,以更好服务社会。还记得临毕业前得以有机会与老教授合影,我当时激动地半宿都睡不着。而当我开始工作以后,曾一度被大量的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工作第一年,我即被安排带金融专业大学三年级的财务管理课,为了不至于站不住讲台,备课时要到图书馆借阅五六本教材及多本期刊杂志。经过充分准备,首次授课平稳顺利通过,工作第二年,课堂上就已经有专门赶来旁听的学生。此时,教学令我小有成就感。但对于科研,我仍然没有入门,唯有垫脚遥望,两眼茫茫。

学校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



2018年科研标兵


懵懵懂懂的学术启蒙

2002年开始,我面临着硕士毕业论文的压力,这突然唤醒了前几年被过多课程阻挡的科研动力,决定开始尝试做点研究了。导师建议我选择了国际财务管理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我发了篇小论文,虽然当时的研究方法还是以规范研究为主,但我逐步感受到了研究的辛苦,以及辛苦之后的甘甜。这份甘甜,既包括对所研究领域知识的熟悉,以至于多年后,授课讲到相关知识时仍能信手拈来;也包括研究视野的开拓,不仅知道同一个话题能够有不同视角、方法和结论,还能理解文章作者为何得出如此结论。虽然我并不太满意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但导师组的教授们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与博士生导师刘永泽教授合影

做学问,每天多一点心动

2007年,我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会计学家刘永泽教授。学习的过程比较辛苦,经常有同学半夜睡不着,聚到一起讨论论文选题,内容等,或者干脆就是聊天缓解压力。但如今回忆起来,那段经历真的是痛并快乐着。试想一群书生踌躇满志地一起探讨自感神圣或对社会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虽然实际上多数论文都难以发挥或者达到希望所至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充满了憧憬,时常有热血沸腾之感。我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如此吧。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国际趋同”的指导思想,这为我博士论文选题的确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完成,会计政策选择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特点,会造成怎样的经济后果,怎样监管、制约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06年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和与之相关的利得和损失概念,38项具体准则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达35项,占全部新具体准则的92%,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正逐步从历史成本计量转向公允价值计量。

之前,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习惯于历史成本会计,对公允价值计量较为陌生,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现实中,“公允价值”扭曲给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的形象造成过严重的冲击和巨大损失,如2002年的麦科特事件、蓝田股份事件、2003年的银广厦事件等,事件中的“公允价值”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2006年准则实施后,据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雅戈尔、西水股份、华茂股份、上海物贸、S吉生化、弘业股份、氯碱化工等9家公司2007年一半以上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和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低53.97%,最高325.4%,氯碱化工扭亏为盈更是得益于交叉持股获得的投资收益。再如,2007年,阳光股份、美的电器、用友软件等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均达30%以上。这些现象不禁引人思考:公司管理层是否为了公司特定目的,利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导师刘永泽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最终圆满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此时,当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本市场现象和会计问题,能以自己的理解解读一二,我的内心迸发出了一种力量和更多的自信。

与博士后导师陆正飞教授合影

追梦北大,学海无涯

北大,无数学子魂牵梦绕、根植梦想的地方,也是我年少求学时的梦想之地。为了进一步拓展学术思维,博士毕业两年后,我有幸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会计学家陆正飞教授。在北大,我体会到了“北大人”的壮志凌云与孜孜以求。博雅有径,未名无涯。我时常漫步在北大的古老建筑群间,思古悟今。博士后合作导师陆正飞教授虽言语不多,但句句如沐春风,常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导师治学严谨的风格也影响我在做研究时更加注重质量不求数量,精益求精。

我的博士后研究主题是关系型融资相关的银行关联。关系型融资是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型和贷款抵押型贷款不同,在关系型贷款中,银行主要基于其与企业之间的长期接触而获得关于借款企业不易获得的“软信息”,决定对企业的贷款情况。在中国特殊的金融市场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多年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缓解融资难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和银行建立关联关系,尤其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与此同时,尽管目前我国银行并没有实施混业经营,但是,银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现象也很常见。无疑,银行关联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贷款和更高的信贷额度、以及更低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具有银行关联关系的企业在获得更多银行贷款后,如果能够弥补企业资金的短缺,并充分高效地使用这些资金,这无疑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银行关联是否真的能够有助于改善投资效率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具有银行关联关系的企业在获得更多银行贷款后,如果能够高效率地使用这些资金,会在增加企业价值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反之,如果企业对这些资金未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如过度投资),则会增加企业的风险,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研究银行关联对企业风险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随后的数年内,我围绕银行关联与企业投资与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上发表了数篇文章,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银企关系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并顺利结项,目前正在从事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公司治理、竞争战略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一半清醒一半醉,坚守信仰不忘使命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四期合影(左六)

2011年11月,我有幸入选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同学均为各大名校的佼佼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或方向,各有所长。我们内心很清醒,财政部、会计学会以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寄予了的殷切期望。今天,培养领军人才的重大意义已经初步体现出来,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领军班的同学们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团结互助,我沉醉于此。每一段相处的时光我都历历在目,这份真挚的友情值得一生珍惜。

在六年的领军学习生涯中,我收获良多,积聚沉淀,我将继续坚守内心的宁静,安心寻求学者的境界。祝福领军班的同仁们,希望我们一生携手同行,戮力齐心贡献财经智慧,勇于担当致力民族复兴!